经常看电视会对孩子的认知产生什么影响呢?
德国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和罗伯特·J·琼维斯做过一个测试,他们邀请三组5岁儿童,第一组几乎不看电视,第二组每天平均看3小时电视,第三组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不受限制,然后请这些孩子们“画小人”,下面是对比结果:
这是几乎不看电视孩子画的小人儿
这是每天看大约3个小时电视孩子画的小人儿
这是每天无限制看电视孩子画的小人儿
这个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对于孩子来说,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看电视),就会慢慢的开始减少思考,只喜欢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不喜欢动脑筋想问题,更不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大脑的发育没有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刺激,就会引起“画小人”的差别
那么对于成人来说,我们不知道牙痛是怎么回事,然后去搜索引擎一搜,找到结果读一读,“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像这样:遇到问题,去搜索引擎找答案,然后自认为搞明白了,这种被动接受会不会让我们也变“傻”呢?
好消息是成年人没那么容易变傻,但是会变懒,这不是搜索引擎的错(前面也不是电视机的错),是我们自己没有主动的使用它罢了,所以我建议你这样使用搜索引擎,让你更主动和有效的找答案
1、用拆解后的关键词查
比如搜索某某城市房价会不会涨?那搜出来的答案肯定有说涨有说跌啊,是不是越搜越纠结
搜索引擎适合寻找确定性问题的答案,考考你,下面哪些是有确定性答案的,哪些没有?
- “滴答清单的打卡功能怎么用?”
- “有什么好的基金推荐?”
- “你这个图片真好看,怎么找的?”
- “图片上有水印怎么去掉?”
- “哪里有关于石墨导电性的资料?”
- “想学习瑜伽,有没有好课程推荐?”
你需要把不确定的大问题拆解成几个有确定答案的小问题,这就是我们主动思考的部分
比如说:最近股市震荡,石油价格震荡,社会环境不稳定,学区政策变化,你想买套三室一厅大房子,但不知道房子会不会涨价,如果涨价就买,如果不涨价就等等看,这时候你会怎么搜索呢?
- “西安房价会涨吗?”
- “现在适合买房吗?”
这样搜只会令你越来越迷糊,像房价和什么因素相关呢?比如城市大环境、楼盘近几年房价趋势等等,再去找相关的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支撑,综合这些信息之后,自己做出判断,这才是主动利用搜索引擎
2、用专业的网站查
专业事情去专业网站查
你在看别人演讲的视频时,有没有觉得他们动则引用一条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得很牛x?比如:上季度某公司社区团购占有率增加xx%、在过去的十年,人均消费增加了x.x%
你觉得别人的数据看起来很高大上,那是因为你万事都用百度啊
各类垂直网站都为你所用:
- 查论文?中国知网
- 查企业?天眼查
- 查商标?知识产权局
- 查行业数据?199IT
- 查图片?pexels
- 查方法?知乎、微信搜索
- 做海报?创客贴
- 查大数据?百度指数、微信指数
- 查疾病?好大夫、丁香医生
- 查字体?ifont
- 学习课程?可汗学员、mooc
- 查技术资料?csdn
- 做问卷?金数据
- 内事用百度,外事用谷歌
知道自己的问题应该去哪个垂直类网站搜索,这也是主动利用搜索引擎,而且效率更高
3、把任何困难都变成一个问题去查
最可怕的是我们明明知道自己问题的答案就在那里,但却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比如:
- 最近心情不好,特别焦虑,这到底是怎么了?
- 老板最近对我很冷淡,好像生气了,我应该怎么办?
- 刚刚毕业,到底先就业还是继续深造?
别看这些都是问号结尾,都不是自己面对困难的真正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搜索,找到的答案全都是心理按摩,你对自己困难洞察的深度,决定了搜索出答案的准度
就拿“老板最近对我很冷淡,好像生气了,我该怎么办?”来说:
- 百度找到了10,000,000个相关信息
- 排在第一的回答是:“如果不是自身的问题,那就是老板心里有了比你更好的人选,足可以取代你了,老板与下属多是利益相关,人情倒在其次了。”
看完这个回答的第一个感受是:这我都知道啊,可是……
如果你真的很在意的话,必须自己去跟老板谈,说说你的感受,探寻下老板对你的看法,了解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找到老板冷淡真正的原因是:最近股票大跌,那你就不需要搜什么答案了吧?
我们再退一步说,你想去了解老板的看法,但不知道该怎么跟老板谈,你搜索“如何跟老板谈谈自己想法?”在找到的信息里筛选出靠谱的,比如4Y沟通法(瞎编的),然后继续搜索“4Y沟通法”,找到更具体的行动步骤,最后去尝试使用
把你遇到的难题转化成一个可被搜索的问题,这绝对是一种能力
这才是一次成功利用搜索引擎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使用完之后复盘一下,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4Y沟通法”,总结出“3个注意事项”,那么恭喜你,你把别人的方法内化成了自己的方法,不仅利用搜索解决了问题,还顺便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论,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都可以用,这样就“不依赖”搜索引擎了。
4、在别人的脑袋里查
如果说搜索引擎上的信息浩如烟海的话,那么每个人脑袋里的信息丝毫不输给搜索引擎,所以别忘了寻找答案的另一个途径:在别人的脑袋里查,这比搜索引擎更讲究技巧:
- 到谁的脑袋里查?(相当于在哪个网站查)
- 怎么提问才能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相当于用什么关键字)
- 在什么情况下他才愿意说?(别人知道,但就是不告诉你,这和搜索引擎不一样)
举个例子,怎么出版一本书:
第一步:到谁的脑袋里查呢?给你一个简单的原则:到做过这件事儿的脑袋里查,可能是身边的一位作家,可能是在出版公司工作的朋友,看到没有,这第一步就很考验自己的人脉圈啊,换句话说,人脉越窄,找到相关经验人的几率就越小,解决你难题的几率就越小,这应了一句老话:朋友多了路好走
第二步:怎么提问才能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呢?我在成长会每周都解答15个左右的成长问题,一年下来将近800个问题,最让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就是“直接转述”型的问题,“老师,我有拖延症,该怎么办?”,这就是把自己的问题直接转述给我,没有任何背景信息,我的战拖经验即使有很多,也无法抽取出对他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好在现在只管去做成长会里大家都已经按照我的建议养成了有效提问的习惯
第三步:在什么情况下他才愿意说?我录制了滴答清单的课程,然后建立起了1000人的答疑群,有些人提问的时候直接是:“在哪里设置标签?”,我看了就不太舒服,不想回答,哪怕说个“请问”也好啊,这是利用搜索引擎和人脑搜索的区别,即使你找对了,问对了问题,用了不恰当的方式,你仍然找不到答案
对于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问搜索引擎比较高效,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还是问人比较高效,所以这两类搜索能力我们都需要具备
结语
请记住:任何搜索工具都不能代替你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