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这5个大脑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3倍记忆力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看书总是记不住,你认为他的问题出在哪?

不是因为记忆力差,而是因为他不了解大脑的使用方法,就像不了解电脑使用方法导致故障一样

很难想象我们在根本不了解大脑的情况下,整天都在用大脑学习,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更有利于大脑记忆呢?

“世界大脑先生”东尼伯赞在《思维导图》这本书里提到:

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人脑主要记忆下述内容

  • 学习开始阶段的内容,首因效应,学习结束阶段的内容,近因效应
  • 与已经存储起来的东西或模式发生了联系,或者与正在学习的知识的某方面发生了联系的内容
  • 作为在某方面非常突出或者独特的东西而被强调过的内容
  • 对五种感官之一特别有吸引力的内容
  • 本人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今天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下怎么利用大脑的这5个特点来有效学习

1、间歇性的学习

大脑在学习开始阶段和学习结束阶段的记忆力更强

这一点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体会了,去图书馆看书,是不是刚开始的40分钟和离开的前10分钟特别专注?一个新本子是不是刚开始的几页和最后几页写的特别认真?上班的时候,是不是刚到公司和快要离开公司的时候效率最高?

所以不要长时间学习,而是要间歇性学习,比如说你打算学习1个小时,那么就分成两个半小时,中间休息五分钟,如果打算学习2小时,那么就分成三次,中间休息五分钟,这算是番茄工作法的底层逻辑之一吧

那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岂不是碎片化学习更有利于大脑记忆,可我碎片学习的效果很差啊?

碎片化学习效果差的原因不是开始和结束记忆力的问题,而是碎片知识的整合以及应用问题,如果你用碎片时间学了知识,但没有去用,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样会很快忘记,这就是为什么“学”“习”缺一不可的原因,你当时记住了书上的内容,但没有整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样会忘掉

2、善用比喻联想

大脑更愿意记忆与已经存储起来的东西或模式发生了联系,或者与正在学习的知识的某方面发生了联系的内容

这句话听上去很绕,其实就是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得更牢固,我们小时候老师总说:“要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死记硬背就没有跟旧知识联系,强行记忆。

那怎么做理解记忆呢?很简单,就是用比喻

《思维导图》这本书里介绍大脑图谱时有这样一句话: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道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

听明白什么意思了吗?似懂非懂吧?作者紧接着用了这样一个比喻:

这就像在丛林之中清出一条小路来一样,第一次得费点劲,因为你必须清除掉一路的杂草藤蔓,第二次就容易多了,因为第一次走过这里时已经做了很多清障工作,你从这里经过的次数越多,存在的阻力越小。

你看,电磁阻力是新认知,杂草小路是你已经有的旧认知,一个简单的比喻建立了这两个认知之间的联系,于是就记忆更深了

所以你每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强烈建议用这样的方式联想记忆:“哦,这个就和xxx有点类似。”

3、划重点,提炼金句

读书的时候做笔记、划重点会让自己更加投入,这一点你应该深有体会,所以小学老师就已经建议我们这么做了(真的,长大后才明白小学老师好多要求都是对的!)

大脑会特别记忆在某方面非常突出,或者因为独特而被强调过的内容

如果你自己给别人讲课,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强烈建议提炼出金句,然后突出显示,这样整堂课结束了,具体的内容大家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之后把高度浓缩的金句能够记住

这时候你就理解为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比如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为什么要“敲黑板”,为什么课程中要有专门一页PPT用大号字体写上金句

4、多用你的“记忆感官”学习

大脑对五种感官之一特别有吸引力的内容,会记忆比较深刻

请注意,这里有个重点词“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有某一个感官特别有利于记忆,可以称之为“记忆感官”

有些人是视觉性、有些是听觉型、有些是触觉型,我简单说说他们的不同特点,便于你对号入座:

  • 视觉型:比较在意自己的外在着装和搭配,说话的时候通常是“这件事你怎么看?”“你的未来一定充满阳光!”“请你想象一下……”,学习的时候比较喜欢做笔记,尊重事实
  • 听觉型:喜欢听歌,说话时抑扬顿挫、有节奏,手脚爱有节奏的晃动,说话的时候通常是“听起来不错哦”、“我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别吵了!”,学习的时候喜欢听着背景音乐,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投入学习
  • 触觉型:喜欢跟别人身体接触,比如搭肩勾背、拍肩膀、拉手,说话的时候通常是:“你有没有抓住重点?”、“你感觉怎么样?”、“快要赶不上了”,他们通常语速会比较慢,学习的时候需要自己体验一下,会学的更快,收获更丰富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要设计课程,那么尽量用不同教学形式,音频、视频、体验、讨论,等等,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记忆感官的学员

5、尽量学你感兴趣的内容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前两天成长会群里有人问我:如何高效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就像是如何爱上一个我所讨厌的人一样,比较拧巴,跟自己较劲

我觉得可以把这个问题转换一下: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去学习?这样会充分调动你的主观能动性,记忆力也更强

所以在读一本书之前,比如说《思维导图》,先问问自己这本书可能会讲什么?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关于思维导图的疑问希望通过这本书找到答案?这样一旦涉及和你问题相关的部分,就会印象深刻

学习技能也是一样,基于你的兴趣学习,而不是强迫自己学习,那么问题来了,有些人说:“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怎么办?”

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你不是对什么都没兴趣,而是你没有勇气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是因为习得性无助也好,因为麻木也好,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产生不了兴趣

比如说填鸭式的教育,就是在磨灭好奇心,砍掉兴趣,所以我有个建议,不要去照着别人的书单去读那些所谓的“经典书”,那本书再经典,你没兴趣读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呢?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吧,一样会有很大收获。

当你把一本所谓的“好书”捧在手里,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勇敢的放下,等以后有机会再读不迟!

不要因为所谓的“刻苦学习”,泯灭了你宝贵的“好奇心”。

以上来自于这个月成长会的DO书内容

结语

你的记忆力本身就很强大,只不过因为不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总是跟它“对着干”,所以阻碍了记忆力的发挥而已,读完这篇文章,去除掉阻碍,一定会记的更牢、学的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