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职场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 既要照顾孩子、家庭,又要打拼事业,时间不够用
- 一方面觉得没时间,另一方面又花很多时间在微信和淘宝上
- 有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都没有时间做
那有个女人,是位妇产科医生,生了5个孩子,还拿到了哈佛的学位,你信吗?
不信的话去看看这本书:吉田穗波写的《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你就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你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书里面的要点,那小强来跟你分享几个,都是特别打动我的理念。
“目标低一点,不要百分百完美,能包容小混乱”
不要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因为这种平衡不会是常态,而是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有时候你觉得挺平衡、挺舒服,有时候又觉得很糟糕,这是正常的!!!只要你感觉舒服的日子多一点就好了。
想象一下跷跷板,两头分别是“工作”和“生活”,我们站在工作这头,就会不平衡,站在生活这头,也会不平衡,然后我们不断的尝试往中间位置挪动,可能跷跷板还是会一上一下的晃动,但这已经是所谓的“动态平衡”了。
达到这种平衡的状态就要包容,包容一些小混乱,比如说:
- 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看书,那就能包容叫外卖
- 为了能多陪孩子一会,那就能包容不那么完美的演讲稿
- 为了能做好工作,那就能包容打扫家里卫生从三天一次到一周一次
真的,这些包容的决定都不好做,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舍·得吧。
“用钱买时间”
你上班的时候有两个通勤方案可以选择:
- A:用时45分钟;票价50;人多
- B:用时60分钟;票价80;人少
你会选择A方案还是B方案?
这本书的作者选择B方案,虽然它票价贵,用时长(意味着出门要更早),但却一定会有座位坐,这样上下班的时间就能被利用起来看书、写东西。
有了这个理念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比如我们想学习演讲,两个方案你选择哪个:
- A:老师口碑好,价格800
- B:老师口碑一般,价格400
价格差一半,但是和你花的时间成本和收获比起来,不值一提(可能你学完B老师的课感觉不满意,还要再进一步学习,花的钱和时间会更多)
企业主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就用钱买雇员的时间,所以想真正时间自由,需要摆脱雇员的身份。
“草率计划,立刻行动”
这是小强一直信奉的原则,“瞄准-射击”,对于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太适合,“射击-瞄准”才是顺势而为,包括“精益创业”、“快速迭代”、“Just do it”,都有这个理念的影子
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词而拒绝某个理念,比如说我们不喜欢“草率”这个词,就觉得“草率计划,立刻行动”不可取,那你想想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走到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去,在那里纠结、犹豫、迷茫、困惑,一天过去了,他仍然还在原地。
另一个人走到十字路口,也不知道该往哪走,但他选一个方向试试看,觉得不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再换另一个方向,最终,虽然他走了不少弯路,但总归是走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做决定之后大脑会自己找到出路”
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但又总是在追求期望和现实的一致性,这中间的落差就会产生焦虑。
比如说排队买包子,我们的期望是立刻拿上包子走人,但现实是得排半天队,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的焦虑。
追求期望和现实的一致性还会产生一种动能,这个动能会帮助我们想尽办法实现期望,就比如说拖延症,我们的期望是把这些事完成,但现实是自己不想做,这个过程中就产生焦虑,但最终不管是加班熬夜,总是能把事情完成,这股“把事情完成”的动能,就来自于我们对期望和现实一致性的追求。
上着班、生4个娃,还考上哈佛,她是怎么管理时间的?如果只能跟大家分享一个绝招的话,我觉得是:设定目标。
当作者设定了“考哈佛”的目标之后,遇到的任何难题,比如说工作、带孩子、精力调整,等等,她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那么我们在抱怨时间不够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们挤出时间做什么呢?”这个问题比“我们如何才能挤出时间?”更重要。
结语
“你眼中的高墙,其实是道没有把手的门”,这是书里面和我共鸣最强烈的一句话,明知道是面高墙,还努力的想翻过去,那就证明我们对高墙那边充满了渴望,有了这种热情,需要调整的就是思路,今天分享的这4个思路,可以借鉴。
没有完美,只有完成.
没有完美,结局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