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读书笔记更有生产力

书是作者经验的浓缩,那么读书就是获取这些经验而已吗(获取经验的同时得到享受)?

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我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一个步骤: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意思就是要把“作者的”,转化为“我的”,这中间有一座桥梁,就是读书笔记

但我发现身边很多人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还是学校里里的那一套:记下要点,以备查阅

我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合知识工作者使用,读书笔记应该更有生产力才行

Image fixed

所以这一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让读书笔记更有生产力的,共包含三部分内容:

1、句子-放入evernote。2、观点-尽快与他人分享。3、可行动的想法-列出行动计划

句子-放入evernote

我小的时候专门有个本子,A5大小,横线本,专门用来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优美的段落

可是往往坚持不了3个月,就放弃了,然后到某一天,又突然振作,拿一个新本子出来继续摘抄

所以家里有很多用了不到一半的本子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1、录入过程太痛苦

2、缺少回顾

3、缺少应用

Evernote可以帮助我解决前两个问题:

对于比较喜欢的句子,我就录入到evernote里,对于精彩的段落(包括我的批注),就拍照然后放在evernote里,如果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录音到evernote也没有关系,这样就解决了录入痛苦的问题。

Image fixed 2

我每周日的早晨,都会做周回顾,回顾清单里面有一项就是回顾evernote里的资料,这样可以帮助我把“作者的”变成“自己的”。

观点-尽快与他人分享

我的朋友傅华是一个喜欢阅读、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今年是他的Gap year(间隔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完成儿时梦想:学习散打和吉他(令人羡慕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找他喝茶,因为他总是能从古至今,绘声绘色的讲一些故事或者案例,比如说:

  • 《易经》是怎么回事
  • 最近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 史玉柱是如何东山再起的
  • 等等等等
我惊讶于他的博闻强记,于是我问他:“你是怎么把这么多资讯放在脑袋里变成自己的东西的?”
 
他说:“很简单啊,这些东西大多刚看过不久,并且已经讲到第三遍了。”
 
原来他从书上看到什么观点或者故事,就立即和身边人分享,(第一个往往就是他老婆)分享的同时也就内化了~
 
这个是我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书籍中的养分就流失很多,掌握到他这个诀窍之后我也要试试看咯~
 
 Image fixed 1
通过尽快分享,把“作者的”变成“自己的”!

可行动的想法-列出行动计划

“读书笔记等同于行动计划”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

首先,在读书的时候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我可以试试……”

或许也会写在读书笔记上、书的空白处,但这样却收效甚微,除非你能制定出行动计划

举例:

阅读了《知道做到》这本书,里面提到“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有三条:

1、信息过载

2、消极过滤

3、缺少跟进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手机一直在旁边,所以我可以随时收集好的点子

读完之后发现我收集下来20个左右的杂事

不过我决定先填平“信息过载”这个鸿沟,于是我在omnifocus里写下的行动就是:

1、减少购买关于时间管理的商业书籍,读一些心理学基础著作,比如《心理学与生活》(因为我想知道拖延和个人心理之间的关系)

2、书柜里面整理出一个空间,专门用来存放“可以反复阅读的书”。

3、退订一部分RSS

至于放在将来某时清单,还是行动清单随便你

这是商业书籍,其实读到一些小说或者传记的时候也会有孵化行动的想法

比如说小说里提到北海道的美景,那么是不是可以孵化成一次日本旅行?

比如某人的传记里提到一本很棒的书,那么是不是立即把这本书加到书单里?

比如某本书里提到一种有趣的记笔记的方法,那么是不是可以亲自试试?

把这些想法加工成行动,然后放到GTD系统里面吧,行动之后,就会变成“自己的”!

NewImage

你看,整个过程真是行云流水呢!

结语:

李开复说过:“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我觉得对于读书来说就是“看过的,会忘记,说过的,会记得,做过的,会理解!”。

读书笔记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桥梁,通过上面提到的三个方法可以让这座桥更加牢固,更加有效率。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我朋友的博客,里面有非常多关于阅读的博文,很精彩哦:战隼的学习探索

如何做读书笔记更有生产力》上有31个想法

  1. 很需要这篇文章,太喜欢了,之前纠结了好久的读书笔记的问题,终于有人分享了,谢谢~我也是总是喜欢把那些读书过程中或重要或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但情况一模一样,也是好多个用了一半的本子,而且每次写的时候主要是觉得太浪费时间,录入过程太慢的,如果遇到好书就更难。Evernote真的是好办法,但我认为最重要最特别的是这个的回顾,如果只是录入在本子中,真的是放在那里就不会看了呢,可以设定个计时器,到时间提醒回顾就更好了~~
    另:希望能具体分享下在Evernote中具体是如何分类记录地,多谢!

  2. 邹鑫老师的看法很好,应该改变我们对读书笔记的老观点,要把作者的经验变成我们的,读书才算有收获,而作读书笔记就是很妙的办法。

  3. 很好的文章,精彩分享。
    请问下文章里面插图是什么程序写的,应该是mac或者pad上的app吧。有点像Zenbrush?Jotter?求推荐,很需要这种软件。多谢。

  4. 我的读书笔记一般是用思维导图来完成,这样有几个优点:1)结构条理化,思维导图本身的结构就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它能够把作者的思路整理成一个中心和若干个基本点,然后再逐个基本点扩展开,做好的思维导图,可以对作者当时的写作思路一目了然。2)图像的形式让人容易记忆。人的大脑是喜欢图片多一点于文字的,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图片网站的存在和爆发,而思维导图就是把文字做成图片,让大脑的线性思维转化为图形思维,相当于用眼睛来拍照片。3)发散思维。这点主要是在做完原书的思维导图后,会再做一张自己理解后的思维导图,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出发,把原书的知识点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使用发散思维来整合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最终把书本的知识点吸收进来。所以,我觉得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做读书笔记的好工具,推荐 @邹鑫 尝试下。

  5. @W.ZheXi, yep 我用这款的 但是笔都要钱 而且调不了粗细度!

  6. 随时记录 定时回顾,这些都能做 不过即时分享,讲出来,就做不到,光看不说 闷葫芦 这点学习了

    你照片 录音都放到evernote 同步速度怎么样呢 我感觉慢的跟蜗牛一样 都想放弃了

  7. 请问站长这些手绘的图片是用什么软件做的啊!太好啦!可以告诉我吗?

  8. 这样的读书笔记方法确实不错。但是作为一个已经做了二十多年读书笔记的普通人而言,我想提出几点我的看法——

    1、我是一个数码控,但是我也是最不相信数码的人。从九十年代初玩数码,一直到现在,用过了不少的it产品和软件,evernote我很多年前就已经是付费会员。这么多年过去,我唯一的心得就是,只有纸张能够保存下来。打个比方,02年的时候,我买了一个PALM,还有一个HP的PDA,那也是很时髦的东西了,当时GTD论坛就有很多如何利用PDA和PALM来做日程以及读书笔记的文章和研究,我心血来潮,做了很多,故事的结局大家都清楚,产品被淘汰了,我的一百多本书的读书笔记全部没有了。可能大家会说,打印下来就可以了嘛,如果要打印,其实还是回到我的看法,还是要用纸来保存的。

    2、关于运用。很多书,是无法即时运用的,没有办法立即形成一个行动计划,如果过于刻意地要写下行动计划,第一个困难就在于时间定在什么时候,第二个困难就在于落实的资源可能非常匮乏。当时间足够长,我们积累下来的没有办法实现的行动计划足够多的时候,变会变成信息冗余,我们唯一的结果就是成为了拖延症患者。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典的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是要用笔在纸上书写,才有感觉,才记得清楚啊。

    愚见而已。

  9. 谢谢您分享这么多年的宝贵经验。这是巨大的财富。

    关于行动这块我是这样做的。和清空收件箱的方法类似。我会从阅读中触发行动。但并不是每个都要坚决执行的。有些放到行动清单。有些会归档到将来某日清单。等资源时机成熟了再去做。就像您说的一样^_^

    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把杂事加工成行动的能力得到强化。

    再次感谢

  10. 说得太好了,读书笔记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不止要摘录浓缩的精华,还要记录用思考和实践去辩证这些精华的过程。

  11. 我一直在集中笔记方式中盘旋,但是感觉快定形了。不知道omnifocus好用吗 请分享一下

  12. 非常喜欢你的,文章,受教了,我已经按照你的方法吧你的文章记录下来了。我想请教你整理笔记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吗?不知道能不能请教你的邮箱是多少 想多向你请教关于时间管理知识。

  13. 好久没进来看文章,每次看文章都有很大启发。这读书方法很好,已经记录了,然后尽快分享给朋友。最后就是行动起来!

  14. @接客伯, 我觉得把笔记和书籍保存在云端服务器里面,然后再同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资料的丧失哦

  15. @brian, 工具在此其次,最重要是去实践。omnifocus是行动系统,evernote是知识存储系统,要结合个人情况做好区分。

  16. 谢谢楼主啊 我平时用onenote或者evernote
    onenote很强大 但是onenote的同步速度真是让我无语

评论已关闭。